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用文档 > 教案 > 简单机械教案

简单机械教案

2016-09-26 13:02:32 成考报名 来源:http://www.chinazhaokao.com 浏览:

导读: 简单机械教案(共5篇)...

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.chinazhaokao.com为大家整理的《简单机械教案》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!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!

简单机械教案(一)
简单机械教案

教学过程

一、学习预习

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杠杆,滑轮的知识,在本节课程将杠杆,滑轮的知识应用于在解题

过程中

二、知识讲解

第1节 杠杆

1、一根硬棒,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,这根硬棒就是杠杆。

支点——杠杆绕着转动的点;动力——使杠杆转动的力;阻力——阻碍杠杆转动的

力;动力臂——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;阻力臂——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

离。

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,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。

2、杠杆的平衡条件:动力×动力臂=阻力×阻力臂或F1L1=F2L2

3、杠杆的应用

省力杠杆:L1>L2 F1<F2 省力费距离;

费力杠杆:L1<L2 F1>F2 费力省距离;

等臂杠杆:L1= L2 F1= F2 不省力、不省距离,能改变力的方向。

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:天平。许多称质量的秤,如杆秤、案秤,都是根据杠杆原

理制成的。

第2节 滑轮

1、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。定滑轮在使用时,轴固定不动;动滑轮在使用时,

轴随物体一起运动。

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,故定滑轮不省力,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;动滑轮实

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,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,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。

2、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,就组成滑轮组。

使用滑轮组时,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,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

分之一。且物体升高“h”,则拉力作用点移动“nh”,其中“n”为绳子的段数。

绳子段数的判断: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,只数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

段数。

3、使用轮轴时,如果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,如果动力作用在轴上,则能省距离。

使用斜面时,斜面高度一定时,斜面越长就会越省力。

第3节 机械效率

1、 有用功:对人们有用的功,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。

例:提升重物W有用=Gh。

额外功: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。

例: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=G动h(G动:表示动滑轮重)。

总功: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。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。

W总=W有用+W额,W总=Fs

2、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。用W总表示总功,W有用表示有用功,η表示机

W有用械效率:η= W总

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:减小机械自重、减小机件间的摩擦。

说明: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,有用功是总功中的一部分,有用功小于总功,

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。

Gh3、斜面的机械效率:η=Fs

式中:G物体重,h物体被升高的高度,F拉力,s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距离。

三、课堂运用(综合复习和练习)

一、选择题(共8小题.每题3分,共2 4分)

1、以下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

A、杠杆是能绕支点转动的弹性棒

B、天平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称出物体的质量的

C、使用杠杆的目的是为了省力

D商贩不慎在称砣上沾了一块泥,他卖给顾客的菜将会缺斤少两

2、如图所示,将物体G分别沿斜面AC和BC推到顶端C,所用的力分别是F1和F2,所做的功分别是W1和W2,不计摩擦,比较它们的大小:

A、F1>F2 W1=W2

B、F1<F2 W1<W2

C、F1<F2 W1=W2

D、F1=F2 W1>W2

3、爬陡坡上山比走盘山公路难,这是因为

A 要用更大的力

B要做更多的功

C陡坡这种斜面的机械效率低

D爬陡坡消耗的功率大

4、甲乙两种机械的效率分别70%和50%,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

A 使用甲机械省力

B使用甲机械做功快

C 在相同的时间内,使用甲机械完成的功多

D 乙机械的额外功在总功中的比例大

5.园艺师傅使用右图的剪刀修剪树枝时,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

轴O靠近,或将手握剪刀把的部位尽量靠近把的末端,这样做的

目的是为了

A.可以减小阻力臂,达到省力目的

B.可以增大动力臂,达到省力目的

C.可以减少克服阻力做的功

D.可以减少动力做的功

【简单机械教案】

6. 关于滑轮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

A.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,是因为它能改变用力方向

B.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,是因为它是等臂杠杆

C.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,是因为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

D.使用动滑轮既能省力,又能省功

7. 关于功、功率、机械效率,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

A.机械的功率越大,做的功就越多

B.机械的功率越大,做的功就越快

C.机械效率越高,做的功就越多

D.机械效率越高,做的功就越快

8. 使用右图的钢丝钳剪钢丝时,常把钢丝尽量往钳轴靠近,或将手握钳把的部位尽

量靠近把的末端,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

A.可以减小阻力臂,达到省力目的

B.可以增大动力臂,达到省力目的

C.可以减少克服阻力做的功

D.可以减少动力做的功.

二、填空题(共5小题.每空3【简单机械教案】

分,共

3

【简单机械教案】

0分)

9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。

动力臂 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,

动力臂 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的杠杆。

10、①钓鱼竿②道钉撬③老虎钳④开瓶盖的起子⑤铡刀⑥定滑轮⑦动滑轮等简单机械

中,属省力杠杆的是 ,

属费力杠杆的是 ,属等臂杠杆的是 。

11.如上图所示,已知F2 = 2000N,L1 = 1.5m,L2 = 0.3m,老翁要将这块大石头撬起

需要用的力F1的大小为 。

12.如右图所示,甲、乙两同学利用滑轮将两块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到某一高度,若

重物的重为50N,滑轮的重、滑轮轴的摩擦、细绳的重均忽略不计,则甲需要用力 N,乙需要用力 N.

13. 用一只桶从井中提水,第一次提半桶水,第二次提一桶水,摩擦不计则η1 η2

(填><=)

三、实验题:(共21分)

14. (9分)在做“研究杠杆平衡条件”的实验中:

(1)挂钩码前,发现杠杆右端下倾,应将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侧旋一些,

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.

(2)实验中提供10个相同的钩码,杠杆上每格等距,当在A

点挂上

4个钩码时,应

怎样挂钩码才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?请在上图中画出两种设计方案.

15. (12分)在做“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”实验时,用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,得到表一所列实验数据,根据这些实验数据,填写表二内相应的内容。

表一: 表二:

四、计算题(共25分)

16. (10分)如图10所示,锤把的长度约为30cm,铁锤将钉子拔出的过程,钉子对铁锤的阻力约为300N。求: ⑴人拔钉子的过程对锤把需要施加的最小力?

⑵如果锤把只能承受30N的作用力,仍使用这把铁锤,你有什么方法能将钉子拔出来?

简单机械教案(二)
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

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

一、杠杆

(一)杠杆

1.定义: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。 2.杠杆五要素:

3.要点透析

(1)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,可以在杠杆的一端,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; (2)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,不论动力还是阻力,杠杆都是受力物体,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;

(3)动力作用点: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; (4)阻力作用点: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; (5)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,不是支点

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,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;

(6)力臂有时在杠杆上,有时不在杠杆上,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,则力臂为零; (7)力臂的表示与画法: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; (8)力臂的三种表示:根据个人习惯而定

【例1】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,正确的是( )

A.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.杠杆一定要有支点

C.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D.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,力臂最大

(二)杠杆的平衡条件

1.杠杆平衡: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。

2.实验探究:杠杆的平衡条件

探究归纳:只有动力×动力臂=阻力×阻力臂,杠杆才平衡。 3.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:动力×动力臂=阻力×阻力臂,即错误!未找到引用源。;公式表示为:错误!未找到引用源。,即错误!未找到引用源。.应用公式时单位要统一。

【例2】图2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,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,在A处钩码应挂

A.6个 B

3

个 C.2个 D.1个

【例3】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,如图所示,甲图中

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: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,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。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( )

A.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,为保持水平平衡,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 B.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,为保持水平平衡,胖和尚可以将后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C.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,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D.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,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

(三)生活中的杠杆

【例4】一直杆可绕O

点转动,杆下挂一重物,为了提高重物,用一个始终跟直杆垂直且作

用于OB中点的力F,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,这个过程中这个直杆( )

A.始终是省力杠杆 B.始终是费力杠杆

C.先是省力杠杆,后是费力杠杆 D.先是费力杠杆,后是省力杠杆

二、滑轮

(一)定滑轮和动滑轮

1.滑轮:周边有槽,能绕轴转动的小轮。(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) 2.定滑轮: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。

3.动滑轮: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,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。 4.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:

(1)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,但不省力; (2)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,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。

5.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(图中物体全部匀速运动)

【例5】如图所示,滑轮上挂一重10N的物体

【简单机械教案】

A,当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向上匀速上升时,滑轮的速度为重物A上升时速度的 ,力F

应为

N(滑轮和绳重及摩擦力均不计)。

(二)滑轮组

1.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而成的,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效果。

2.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确定方法:

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,使用滑轮组时,滑轮组用几股绳子吊着物体,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。如图所示。

【例6】如图所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意重物G均匀提高h高度,最省力的是( )

(三)轮轴和斜面

1.轮轴: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,能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,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。 (方向盘、水龙头等) 轮轴的公式:错误!未找到引用源。 轮轴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,但费了距离。

简单机械教案(三)
简单机械 教学设计

第九章 简单机械

第一节 杠杆

一、教案背景:

活动准备首先由父子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引入,然后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。本课的探究活动,分两个环节进行。第一个环节,初步认识

杠杆的作用,展示杠杆的三点示意图。第二个环节是设计实验,研究杠杆的作用。

自由活动中给出了杠杆在生活中应用的多幅图片,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。拓展活动中展示图片,激励学生将杠杆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;接着让学生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,侧重科技与人文。实际上课过程中,为了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。

二、教材分析:

本节的引入面向学生的生活,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,由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,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。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钳子、锤子、起子能省力,从而提出为什么能省力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,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。

三、教学目标

1、知识与技能

(1)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,提取其共同特征。

(2)学生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、动力、动力臂、阻力、阻力臂。

(3)学生学会画力臂

(4)让学生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

2、过程与方法

(1)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,了解杠杆的结构。

(2)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,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,并设计出

实验方案,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,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。

3、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

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、关注科学的意识。

四、教学重难点

重点:1、杠杆的五要素

2、 杠杆的平衡条件

难点:力臂的画法

五、教学方法:

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实验探究 讨论质疑 精讲点拨

六、教学过程

学生自主进行活动(一):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预习结果

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(二)认识杠杆,了解杠杆的概念

1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,引入新课

2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:

在小组内展示或描绘杠杆的使用过程,总结其共同的特点

3、教师提问:在现实生活中,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?

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3.4-3,学生思考:人类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?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(三):了解杠杆的五要素

为了进一步掌握杠杆的五要素,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下跟踪练习

(1)画出下列各力的力臂。

(3) ⑴ ⑵

(2)通过画力臂,教师启发学生思考:

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?

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,作用点不变,但作用方向改变,力臂是否改变?

(3)让学生对力臂的画法进行总结。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展示。

教师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进行小组实验

活动(四):实验探究:杠杆的平衡条件

教师提问,学生思考:

我们在使用杆秤的时候,什么时候读数?那么杠杆平衡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? 让学生进行猜想,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。

教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一下问题:

1、(1)杠杆的平衡状态,我们选择哪一种?如果静止,那么让杠杆在哪一位置

静止?为什么?

(2)如何让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?

2、实验步骤

实验步骤参考链接地址:/u35/v_NjE4OTc0NjQ.html

3

4

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: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?

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达标检测:

1.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,恰好处于平衡,此时[ ]

A.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

B.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

C.两个小孩质量一定相等

D.两边的力臂与小孩重力的乘积相等

2、画出下列两力的力臂

3.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80 N,动力臂是40 cm,阻力臂是10 cm,杠杆平衡时,阻力是______。

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,让学生巩固提高训练

1.如图1所示要使杠杆平衡,作用在A点上的力分别为F1 、F2 、F3 ,其中最小的力是[ ]

A.沿竖直方向的力F1最小

B.沿垂直杠杆方向的力F2最小

C.沿水平方向的力F3最小

D.无论什么方向用力一样大 图1

3.有一根1.5 m长的杠杆,左端挂300 N的物体,右端挂500 N的物体,若不计杠杆重力,要使杠杆平衡,支点应在什么位置?如果两端各加100 N的重物,支点应向哪端移动?移动多少?

4、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,在中点用细线悬挂起来,铁丝刚好平衡;若把它右

半段对折起来,那么它是否还能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?

2.如图2所示,用一个小小的弹簧秤,竟然称出了大象的重,他用了一根10 m长的槽钢,当槽钢呈水平平衡时,弹簧秤和大象到悬挂点的距离分别是9.54 m和0.06 m,若弹簧秤指示着20 kg的重量,则大象和铁笼共重约_____t。

七、教学反思:

上完这节课,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: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、互动的过程,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、相互沟通、相互启发、相互促进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,又要适时点拨、引导、讲授,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。

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,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,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,通过师生交流合作,引出杠杆的五要素。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,我考虑了很长时间,如果直接引出,可以节省时间,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,最后我通过在对“影响杠杆平衡因素”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,引出力臂的概念,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。

对“杠杆平衡条件”采用探究式教学。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,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,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,然后,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,使学生在明白“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”的方法中,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,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。

关于“杠杆应用”的教学,采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,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,又加深了学生对“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”的认识。这一环节既充分体现了“物理来源于生活,又走向生活”的新课程理念,又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了彼此间的思考、经验和知识,从而达到了共同发展和提高的目的。

9.2 滑轮

1、教学目标

1、知识与技能

(1)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,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。

(2)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。

(3)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,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。

2、过程与方法

(1)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,了解滑轮的结构。

(2)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,能设计出实验方案,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。

3、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

通过本节的学习,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。

2、教学重难点

重点: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它们的实质

难点:动滑轮的瞬时支点的确定方法

根据设计要求,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

3、教具:铁架台、滑轮两个、长细绳、钩码四个、

滑轮组(由两个滑轮组成的)两个

4、教学过程:

简单机械教案(四)
简单机械教案

资源信息表

第四章 4.1 简单机械

执教: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 俞轶琼【简单机械教案】

一、教学任务分析

本节学习杠杆、滑轮、*轮轴、*机械传动、*斜面等简单机械。生产生活中的任何复杂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构成的,因此,本节的学习在力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
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力的概念为基础。

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,以学生分组小实验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,引导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,进而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

本节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,在合作实验、交流讨论的过程中,加深对知识的理解,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。

二、教学目标

1、知识与技能

(1)理解杠杆和杠杆平衡的条件。知道杠杆的支点;理解力臂的概念;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:动力×动力臂=阻力×阻力臂,能运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有关的运算;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;学会“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”,学会在同侧力、异侧力、力的方向不同等情况下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技能,记录、处理数据,最后归纳得出结论。

(2)理解滑轮。知道定滑轮不能省力,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,理解定滑轮不能省力的原理;知道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,理解动滑轮能省力的原理;知道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,能用滑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
*(3)知道轮轴和斜面。知道轮轴、斜面可以省力,知道轮轴、斜面可以省力的原理。 *(4)知道机械传动。知道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,能识别不同的机械传动方式。 2、过程与方法

(1)在将常见工具抽象成平直杠杆、滑轮与轮轴等简单机械抽象成杠杆的过程中,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。【简单机械教案】

(2)经历“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”过程,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;在比较各种杠杆的使用特点中,感受分类的科学方法。

3、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

(1)通过了解杠杆、滑轮、轮轴、斜面、机械传动等简单机械与生产、生活的密切联系,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。

(2)通过“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”、“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”等活动,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;养成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。

(3)通过了解中国古代《墨经》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论述,了解《天工开物》中关于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简单机械的情况等,激发民族自豪感。

三、教学重点和难点

重点: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。 难点:力臂概念的建立。

四、教学资源

1、学生实验器材(每两人一套):钉有骑马钉的木板、螺丝刀、小木块、带刻度的杠杆、弹簧夹、钩码、弹簧测力计、铁架台、切纸刀、镊子、普通剪刀、线、滑轮、辘轳模型、水龙头、小车、长木板、学习活动卡等。

2、演示实验器材:杠杆示教板、杆秤、一些水果等。 3、课件:自制PPT幻灯片、flash课件等。

4、录像:机器人、盾构、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情景;杠杆、滑轮、轮轴、斜面、机械传动等机械实际应用的情景。

五、教学设计思路

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:一是杠杆的五要素、杠杆平衡的条件和杠杆的应用;二是滑轮;三是滑轮组、轮轴、机械传动、斜面等其它简单机械。

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:由“使用撬棒撬起重物、跷跷板”等活动引入杠杆,归纳出杠杆的支点、动力、阻力的概念;通过示教板的演示,讨论得出杠杆的力臂。由“用杆秤称水果质量”的活动引入杠杆的平衡状态,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;通过“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” 实验归纳出杠杆平衡的条件。出示切纸刀、镊子、普通剪刀等工具,由作图分析得出三类杠杆。由“升旗、起重机”的录像引入滑轮,通过学生组装滑轮提升重物,归纳出滑轮的两种使用方法;通过将滑轮演化为杠杆的课件展示,理解滑轮工作的原理。

*通过使用两个滑轮提升重物,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提升重物时的拉力、用刻度尺测量提升重物时重物和绳子自由端上升的距离,归纳出滑轮组的使用方法。由“比力气”这一小游戏引入轮轴,通过将轮轴抽象为杠杆的课件展示,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。通过阅读教科书,知道机械传动的三种方式以及机械传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。由录像“盘山公路”引入斜面,通过活动“用测力计拉着小车沿着竖直和斜面方向匀速直线运动”和“用测力计拉着小车沿长度不同的斜面拉上同一高度”,归纳得出斜面的公式。

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: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,归纳出杠杆平衡的条件。方法是:通过教师演示用杆秤称水果的质量,得出杠杆的平衡状态。通过学生演示用杆秤称不同的两堆水果质量,引发学生猜想并主动探究,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出杠杆平衡的条件。

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:力臂概念的建立。方法是:通过学生使用螺丝刀撬起骑马钉,感受怎样做可以达到最省力的目的,引发学生思考:是否支点离力的作用点距离越大越省力?通过自制示教板演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发生了改变,但杠杆仍然平衡,引导学生观察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没有改变,从而建立力臂的概念。

本设计力图多让学生动手动脑,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,感受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。通过将滑轮、轮轴抽象成杠杆,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。

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6课时。

六、教学流程

2、教学流程图说明

情景Ⅰ 录像1

分别播放机器人、盾构、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情景和使用起子、剪刀、滑轮等工作的情景,引入课题——简单机械。

情景Ⅱ 录像2

播放用硬棒撬起石块、使用镊子、玩跷跷板的情景,归纳出杠杆的概念以及杠杆的支点、动力、阻力。

活动Ⅰ 学生实验1

学生先只用螺丝刀将骑马钉撬起,再用螺丝刀垫着小木块将骑马钉撬起,比较用力的方向有什么不同,怎样用力更省力。

情景Ⅲ 演示实验1

示教板演示,讨论得出力臂概念。 活动Ⅱ 应用 画出舂的杠杆示意图。 情景Ⅳ 演示实验2

教师演示用杆秤称量水果质量,得出杠杆的平衡状态。 情景Ⅴ 演示实验3

由两位学生演示用杆秤称量两堆质量不同的水果的质量,请学生根据刚才称量的情景猜测杠杆平衡的条件可能是什么。

活动Ⅲ 学生实验2

用带刻度的杠杆、钩码、弹簧测力计、弹簧夹、铁架台等实验器材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。 情景Ⅵ 演示实验4

出示切纸刀、镊子和普通剪刀,请学生画出它们的杠杆示意图,由此归纳出杠杆的三种类型。

简单机械教案(五)
2012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讲义

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

一、杠杆

(一)杠杆

1.定义: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。 2.杠杆五要素:

3.要点透析

(1)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,可以在杠杆的一端,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;

(2)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,不论动力还是阻力,杠杆都是受力物体,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;

3

)动力作用点: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; (4)阻力作用点: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;

(5)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,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,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;

(6)力臂有时在杠杆上,有时不在杠杆上,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,则力臂为零;

(7)力臂的表示与画法: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; (8)力臂的三种表示:根据个人习惯而定

【例1】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,正确的是() A.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.杠杆一定要有支点

C.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D.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,力臂最大

(二)杠杆的平衡条件

1.杠杆平衡: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。 2.实验探究:杠杆的平衡条件

1

探究归纳:只有动力×动力臂=阻力×阻力臂,杠杆才平衡。 3.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:动力×动力臂=阻力×阻力臂,即

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://www.chinazhaokao.com/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。想要了解更多《简单机械教案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,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! 中国招生考试网,因你而精彩。

相关热词搜索: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

最新推荐成考报名

更多
1、“简单机械教案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,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2、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,获积分奖励,兑换精美礼品。
3、"简单机械教案" 地址:http://www.chinazhaokao.com/wendang/jiaoan/655635.html,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!
4、文章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!